在做中小學課題研究時應注意什么
分類: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:2016-11-17 14:38 瀏覽量:
教育課題研究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,是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,也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。那么,教師在做中小學課題研究時應注意什么?
(一)標題的針對性、可行性
問題一:選題過大
案例:師生心理健康與教育教學效果的關系研究;家長教育能力不足背景下提高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案例研究;整合不同版本初中數學教材、教學資源課例研究;現代高中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發展研究;鄉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;常態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;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德育滲透問題的研究;班級教學與個性化教學互補與協調的實踐研究;對農村中學生語言交流環境的研究;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教學的研究;智能機器人活動對初中生科學素養提高的研究,等等。
問題二:標題表述不準確、不規范
案例:《強化口語訓練
促進學生發展》(這其實只是一篇);《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》(也是而已);《和學生一起讀〈論語〉研究》(經驗之談而已);《如何設計中學數學高效課堂反饋練習的實踐研究》(前后表述不一致)。
問題三: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相混淆
案例:《ⅹⅹⅹ學校歷史校本教材的研發》;《中學階段英語學習學困生形成成因的探究及轉化策略的校本研究》。
問題四:研究的問題時效性不夠
案例:《初中生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》(無數人研究過);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師生角色轉換的實踐研究》(毫無新穎);《高中生語文口語交際心理問題現狀及對策研究》(過時了)。
(二)研究內容的科學性、準確性
案例一:《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》立項申請書中關于研究的主要內容:
學生學習環境的研究;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;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研究;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。(這些內容與“分層教學”沒多大聯系呀)
案例二:《農村初中數學課外分層合作學習實踐研究》立項申請書中關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:
1.調研階段:先請課題組全體成員對目前七年級1、2班的課外分層合作學習方式進行了解、分析。根據學生作業、成績的確實提高,對這種學習方式決定在七年級先推廣實踐。
2.第一實踐階段:賞識教育階段,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,激發學習興趣。此階段,讓每個學生認真總結自己的閃光點和優點,教師有針對性的賞識,讓學生學習有信心。
3.第二實踐階段:課堂改革階段,追求實效,提高效率。此階段,課堂上先講后練,把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,暫不求進度和速度,只求質量和效果。
4.第三實踐階段:課外作業有效設計,基礎薄弱學生選擇較簡單作業,當天作業要求學生當天完成、訂正,學生成績階梯進步。
5.第四實踐階段:能力提高階段。此階段,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,對學生分組實行動態管理,實行組長淘汰制。引入競爭,提高學生數學能力。
6.總結完善階段:課題組成員經驗交流、學生交流,發現前一階段的問題以及效果,以求完善。
(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不夠科學,有重疊、交叉的現象。)
(三)研究人員的可操作性
問題一:申報課題的課題組負責人,作為負責人,有其它在研課題;
問題二:一般性的課題,課題組成員過多,分工不明確。
要求:除課題組負責人以外,一般課題組成員不超過10人。
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,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。
文章名稱:在做中小學課題研究時應注意什么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jjmidao.com/ktyj/420.html
上一篇:課題研究報告有什么具體要求 下一篇:教師小課題研究有什么特點